在刚刚结束的中共武汉市委十四届十一次全体会议上亿海智投,“在支点建设中当好龙头、走在前列”的号召,为新时代英雄城市标定了发展坐标系。
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,是新时代新征程湖北发展最关键的战略牵引。湖北建支点,武汉责无旁贷要当好龙头、走在前列。
从国家战略意图与湖北发展大局的宏观视角来看,武汉担当此重任具有深厚的必然性。在湖北进入支点建设关键阶段的当下,武汉作为中部地区首个GDP突破2万亿元的城市,经济总量占全省三分之一,拥有丰富的创新资源、完备的产业体系和充沛的市场活力,其综合优势使其当之无愧地成为支点建设的“龙头”。
特别是2025年上半年,武汉继续择高而立、向上而行,全市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万亿元,科技创新高地建设迈出坚实步伐,民生福祉持续改善,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,在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进程中,武汉已然踏出了一串串坚实有力的脚印,成绩斐然,令人瞩目。
在此节点亿海智投,中共武汉市委十四届十一次全体会议明确提出“坚决扛牢在支点建设中当好龙头、走在前列的使命责任”,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的行动纲领,更是武汉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勇当先锋的宣言书。
武汉在推动支点建设中,有着天然的优势。科教方面,武汉拥有高校92所、在校大学生近130万人、国家级创新平台149个,是全国三大智力密集区之一。交通区位方面,在构建“双循环”格局的时代背景下,武汉作为新时代内陆开放新高地,战略价值愈发凸显。生态资源方面,武汉是全球唯一人口超千万的国际湿地城市。
但“天帮忙”更需“人努力”。武汉实现向“枢纽经济”的蜕变,重塑新时代武汉之“重”,必须具备“优势转化”的本事。2023年,武汉市提出加快把科教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、把交通区位优势转化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链接优势、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。“三个优势转化”,成为武汉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。
如今,武汉在推动支点建设中,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与显著成效。今年上半年,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,武汉经济运行稳中向好、进中提质。新质生产力发展态势良好,光电子产业“独树一帜”,人工智能产业连续三年增速超40%,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突破1.6万家、实现三年翻一番,……这些成绩的取得,彰显了武汉在发展路径选择与政策实施上的精准性与有效性。
当然,前行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,武汉在支点建设中要当好龙头,仍面临不小挑战。在刚召开的市委十四届十一次全体会议中,武汉明确着力抓好七个方面重点工作,涉及转型发展、创新城市建设、超大城市治理、文化强市、提升开放枢纽功能、保障和改善民生等多个层面,相关举措既有现实针对性,又保持了宏观取向一致性,瞄准“在支点建设中走在前列”,举要驭繁,统筹推进,彰显龙头担当和“国之重镇”的城市雄心。
从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,到建设中的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,武汉的城市发展,在乘风破浪中,既有波澜壮阔的宏大叙事,也有敢做善成的微观讲述。当前武汉,正以奋发有为的精气神,加快推动“三个优势转化”,用“支点之城”的担当,重塑新时代武汉之“重”。
撰稿:迟道华
校对:付春愔亿海智投
瑞银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